泰國打拋飯
泰國打拋飯
泰國打拋飯
【環(huán)球時報駐泰國特派記者 張矜若】近日,泰國舉辦了首屆全國打拋飯大賽,旨在尋找制作打拋飯的最佳配方。在泰國,打拋飯就相當于三明治或漢堡一樣,人們可以輕松地在街邊餐廳或美食廣場點到心儀的打拋飯。雖然泰式炒河粉享譽全球,算是泰國美食的標志性食物,但打拋飯在泰國當?shù)厝说男闹姓加刑厥獾牡匚唬阂子谥谱?、口味豐富和食材多樣使打拋飯成為許多泰國人最喜歡的首選菜肴(打拋飯可以去掉米飯獨立供應),無論是作為快餐、令人滿意的晚餐,還是深夜小吃。
源于幾十年前
據(jù)《曼谷郵報》報道,當?shù)厝似毡檎J為,最早的打拋飯源于幾十年前,當時大多數(shù)泰國人都在從事農(nóng)業(yè)活動。農(nóng)民們喜歡在辛苦工作一天后喝一杯酒放松一下,這時他們需要一些辛辣的東西搭配酒精,于是會把他們能找到的全部肉類都切碎。然后將肉與大蒜、高良姜和大量鳥眼辣椒混合,以掩蓋肉的刺鼻氣味。
當?shù)厝苏J為打拋飯是泰國菜口味平衡的完美典范——一道菜里可以囊括他們喜愛的甜、咸、辣。因為可以與米飯簡單搭配成菜,打拋飯很快就進入了泰國家庭食譜中。
在這個階段,首選的肉為牛肉,當?shù)厝苏J為牛肉與辣椒的口感是完美適配的。葛縷子,也被稱為子午線茴香,也經(jīng)常被添加來調(diào)味。
2018年,泰國一支青少年足球隊結束訓練后,教練帶領球員進入泰國北部清萊府的一處洞穴內(nèi)探險,因突降暴雨引發(fā)洪水導致全體被困。第一波被救援出洞穴的4個孩子,經(jīng)歷了兩周的饑餓,紛紛表示自己想吃的第一頓飯就是打拋飯。
隨著打拋飯越來越受歡迎,越來越多的當?shù)夭宛^迎合泰國市場開始提供這道菜肴。老板們認為打拋飯既可以作為獨立的菜肴供應,也可以去掉米飯配合其他菜肴,大大豐富了餐館的菜單。后來打拋飯逐漸演化,可以根據(jù)食客選擇,添加豬肉、雞肉和蝦,并能在上面添加煎蛋。
簡單而快速的美味
打拋飯的準備與制作過程快速而簡單。將泰國辣椒搗成細糊,加入大蒜搗成粗糊狀。將蠔油、醬油、魚露、黑醬油、水和糖混合,攪拌使糖溶解。在炒鍋或大煎鍋中,用中高火將大蒜辣椒醬與少許植物油一起炒至大蒜開始變成金黃色。加入肉類和醬汁攪拌,直到肉快熟時,再加入洋蔥和泰國長豆。
這道菜可以單獨搭配米飯,但泰國當?shù)刈钍軞g迎的做法是在飯的上面再鋪一個煎雞蛋。流動的雞蛋使炒菜的強烈辛辣味道變得柔和。泰國人還喜歡最后在雞蛋上淋“Prik Nam Pla”,這是將一些魚露、檸檬汁、切碎的泰國辣椒和切碎的大蒜混合在一起的調(diào)料。
從藥膳的角度來看,泰式打拋飯所用的食材主要有以下這些“藥效”:雞肉、雞蛋可以讓人充滿元氣,減輕疲倦感,同時有補水、補血的效果。青椒、洋蔥、大蒜、羅勒則具有補氣、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的作用。
“捍衛(wèi)”正宗打拋飯
隨著時間推移,打拋飯也在逐漸演變,菜品中添加了其他材料,比如中國皮蛋還有一些泰國當?shù)厥卟?,像蘆筍豆、玉米須、洋蔥、胡蘿卜等。然而,在一些美食愛好者看來,在傳統(tǒng)打拋飯中添加蔬菜被視為餐廳降低成本、增加利潤的伎倆。
打拋飯作為泰國國菜的崛起可歸因于其根深蒂固的文化意義、將人們聚集在一起的能力以及對泰國美食多樣化風味的體現(xiàn)。這種美味的炒菜代表了泰國烹飪傳統(tǒng)的精神,體現(xiàn)了泰國人對食物的熱情和自豪。近日泰國舉辦了首屆全國打拋飯大賽?!跋M藗兡芡ㄟ^比賽知道打拋飯的正宗配方是什么?!碧﹪糜尉志珠L育塔薩·素帕頌在比賽中說。
參加比賽的廚師對蔬菜的使用更加自如。“這是一道簡單的菜,由辣椒、羅勒、大蒜和肉組成,所以無論冰箱里剩下什么蔬菜,都可以放進去?!眳⑴c比賽的查克里特·楚瑪說道。但他也表示,做菜時不能使用“錯誤類型的羅勒”。楚瑪說,另一個錯誤制作打拋飯的方式是把菜做得太辣?!按驋侊埖奈兜辣仨殗L起來要先咸、后甜,然后在嘴里感覺又熱又辣。有時人們只是把它做得太辣,你就嘗不到其他味道了?!彼谂腼儠r使用7種不同類型的辣椒來增加變化。
泰國旅游局希望借此活動吸引想要前來嘗試正宗打拋飯的客人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目前泰國美食約占去當?shù)芈眯械穆眯姓咄獬鱿M的20%,泰國希望將這一比例提高至25%。
Copyright ? 2001-2025 湖北荊楚網(wǎng)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-
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(jīng)營許可證 鄂B2-20231273 -
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(jīng)營許可證(鄂)字第00011號
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 1706144 -
互聯(lián)網(wǎng)出版許可證 (鄂)字3號 -
營業(yè)執(zhí)照
鄂ICP備 13000573號-1 鄂公網(wǎng)安備 42010602000206號
版權為 荊楚網(wǎng) www.bow-and-arrow.com 所有 未經(jīng)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